BASF路德维希港基地德国最大54 MW PEM电解槽投运

2025-03-27 创始人 3877次

德国最大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已在BASF的路德维希港基地投入运营。该54MW电解槽用于生产零碳氢,每小时可为主工厂提供1公吨氢。

经过约两年的建设周期,该工厂今日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气候保护、环境、能源与交通部长Katrin Eder和德国联邦经济与气候行动部国务秘书Udo Philipp的见证下正式启用。

该电解槽由BASF与Siemens Energy合作建造,深度集成到路德维希港基地的生产和基础设施中。制氢系统中安装集成72个电解槽(实际进行电解过程的模块),每年可为BASF主工厂减少高达72,000公吨温室气体排放。

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实现零排放制氢,是推动低碳足迹化工产品市场化的重要基础。生产的氢将接入基地的Hydrogen Verbund网络,作为原料分配到各生产设施。除了作为化工原料,BASF计划为Rhine-Neckar都市圈的交通领域供应氢气,支持该地区氢能经济发展。

该项目获得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政府和德国联邦经济与气候行动部总计1.243亿欧元的资助,其中州政府出资3,730万欧元。BASF对该项目的投资约为2,500万欧元。名为Hy4CHem的项目通过IPCEI Hydrogen意向征集程序入选,并作为独立项目获得资助。

BASF SE执行董事会成员兼Ludwigshafen基地总监Katja Scharpwinkel表示:"电解槽的投运使我们能够通过提供低碳足迹产品支持客户实现气候目标。同时,我们在最大的Verbund基地积累系统集成和运营经验,推动路德维希港主工厂转型。我们欢迎联邦和州政府对该技术的重视及对项目实施的重要支持。"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长Alexander Schweitzer表示:"BASF电解槽生产绿氢的投运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德国和欧洲氢能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体现了BASF对路德维希港技术生产基地的承诺。Hy4Chem项目创新地展示了能源密集型化工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具国际竞争力的转型。州政府提供3,730万欧元支持,我们坚信氢能在工业脱碳和就业保障中的关键作用。"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联邦经济与气候行动部国务秘书Udo Philipp表示:"联邦政府支持德国氢能经济的努力正在结出硕果。路德维希港基地实现了氢能集成化工生产的旗舰项目,这是德国迄今最大同类项目,为实现气候目标树立了重要标杆。BASF通过此合作展示了工业脱碳的实际路径并推动技术进步。"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气候保护部长Katrin Eder补充表示:"BASF已踏上实现净零的雄心之路。除了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工艺热能,BASF公司还计划使用可再生原料替代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路德维希港新电解槽作为绿氢原料生产设施,是本州气候目标实现的重要里程碑。"

氢气目前主要用于生产氨、甲醇和维生素等产品。此前路德维希港基地主要通过天然气蒸汽重整或联产/副产品方式制氢。新电解槽的投运标志着BASF在制氢技术转型中迈出重要一步。

来源:HaechiFuel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