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两会前瞻全国两会氢能提案
图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首条氢能公交线路公交车
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四川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孟强
吴孟强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第一,加强产业链整体布局,氢能装备要成链聚集发展,同时要打造氢源供给网络,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要开启市场,要发展产业、要市场引领,进一步做到氢能+交通融合,做到交通+氢能的应用,加大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同时扩展到轨道交通、低空经济、航运航天等四川省的优势领域。
第三,把氢储能跟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结合在一起,构建“水风光发电+氢储能”协同发展体系,推进氢储能与其他储能形式的融合发展,为我省新型能源体系和战略腹地建设提供能源支撑。
海南省政协委员、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专家 李晟
李晟建议,海南应进一步确立氢能在优化海南能源结构中的积极位置,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李晟指出,海南应加快氢能标准体系的建设,明确各种类型氢能的定义范围,制定符合国家战略、凸显行业发展、展现地方特色的安全标准。同时,适度前瞻地制定管理制度,管控氢能产业链的安全风险,促进氢能产业安全发展。
民盟界别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常委、大兴区工委主委、北京市大兴区体育局副局长 李光熙
湖北省政协委员 于海平
于海平建议,拓展应用空间,加速湖北省内公交、渣土车、重卡、叉车等示范应用推广。推广低成本制氢、高压运输、液氢技术,降低氢能应用成本,提高经济效能。聚焦“制储输运加用”重点环节,形成更加完备、循环互动的大氢能产业体系。鼓励民营企业进一步打通“沪渝”“汉十”和长江经济带加氢走廊。
国内首架太阳能氢能无人机
部分代表强调,应积极推动氢能产业集聚发展,着力促进醇氢、电氢协同等氢能产业生态建设。同时,聚焦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加氢站、输氢管网、氢源保障等,解决氢能供应与应用瓶颈。
辽宁省政协委员、铁岭市政协副主席、铁岭市文旅广电局局长 王峰
王峰建议,建立绿醇政府扶持政策,整合政策资源,支持新能源直供的外延从氢基化工延伸至柔性合成制绿醇。强化顶层设计,利用绿醇所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转型升级,推进辽宁省在沈阳、朝阳、大连、铁岭等地布局的醇氢生态相关项目建设,加快推动辽宁省新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在模式创新方面,王峰指出突出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重点推进辽宁华电调兵山风电制氢耦合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等项目,降低绿醇制取成本,打造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拓展应用场景,利用沈阳汽车城的优势,发展甲醇汽车产业,增强车辆续航能力。
在机制创新方面,王峰提出打造绿醇良好发展环境,尽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推进辽宁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发挥财政工具引导和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动力,助力企业实现绿醇产业链协同降本效应。推动国内绿醇认证标准出台,助力绿醇产品标准化和产业规范化发展。加强高端人才培育,围绕绿醇产业需求,鼓励校企联合建立多学科交叉、产学合作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 吴问平
吴问平建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在指导大兴编制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同时,努力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加快推动氢能产业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统筹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重庆嘉通机动车检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欣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 丁逸飞
山西省政协委员 邓蜀平
邓蜀平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成立山西省氢能产业领导小组。由省领导任组长,专责落实氢能产业重点项目落地。开展氢能产业链招商,推进氢能在工业领域的示范应用。申请进入第三批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争取政策支持。
二是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加氢站布局力度,推动加氢站建设,同时严格按照国家安全规范要求建设功能齐全的能源岛,统筹构建氢能基础设施发展体系。
三是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坚持以规划为引领,聚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氢能标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审批、财税支持等方面制度供给,有效发挥政策规范引导作用。
四是构建山西省氢能重卡循环市场体系。尽快形成氢能重卡产业生态场景,以市场换技术,引进有核心技术的氢能重卡龙头和链核企业入驻。省内企业优先使用晋造氢能重卡,税收予以适当减免。
五是推进氢气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成立重大科技专项,吸引省内外优势研发单位,重点突破全氟质子交换膜等技术研究,完善测试规则标准及整车设计动力系统平台等,促进氢能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构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投集团吉林能投白山分公司设备部主任 李文辉
李文辉表示,绿色氢基能源是解决储能及化石、化学基础替代的有效方案之一。吉林省拥有绿色氢基能源平台,是推动氢能产业全链条创新和促进关键核心成果落地的场景实证平台。
李文辉建议,建设绿色氢基能源平台应面向能源、化工、航运、航空等领域低碳转型需求,全力打造绿氨、绿醇、绿航油三条产品线,实现滚动开发,逐步提升全链条能力。同时,结合资源、市场和政策条件,依托国家宏观调控应用氢基绿色能源的帮扶政策,与各区域能源建设需求合作,布局“三北”线、“长江”线、“海岸”线,塑造开发格局,推动绿色消费,形成应用产业链条。
李文辉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吉林省绿氢产业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可引领示范、产品引领国内国际市场、高效协作与运行、知名度和影响力享誉国际的能源企业,打造高质量绿色氢基能源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电网广西钦州供电局计量中心经理 苏圆圆
今年全国两会,苏圆圆将围绕电氢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就助力广西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社会降碳减碳建言献策。
加强绿氢产业政策支持与标准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国强
张国强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路径。氢能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具有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跨地域和跨季节优化配置,是实现我国能源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径。氢能可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等领域,对推动“双碳”目标达成、带动产业升级、塑造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张国强认为,随着氢能产业发展向纵深推进,产业发展将面临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 张天任
另外,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张天任还建议要需要全力保障补贴政策落地,以及加快氢能行业相关标准制定。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薛济萍
陕西省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振国
李振国指出,当前绿氢行业已经走出最困难的低谷时期,未来发展的主逻辑并未改变,坚定看好绿氢助力能源转型、节能减碳长期发展的信心。
2024年,受成本、效率、材料、经济性等综合因素制约,绿氢项目建设进度不及行业预期,开工率走低。与三年前相比,目前绿氢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确实有所减缓,行业面临一定的困难。李振国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绿电制绿氢的成本较高,经济性或者说经济商业逻辑还没有形成闭环,而且国内出现了严重的“内卷”现象。二是海外不确定性增加,受美国政策影响,中东国家和地区对绿氢的态度有所改变。
国家电投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陈颖
陈颖还建议,系统梳理可利用副产氢和可开发绿氢资源及未来各地区用氢需求,开展全省输氢管网和供加氢站网络规划建设,争取“十五五”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输氢网络,解决大规模、低成本用氢问题,打通产业规模应用瓶颈。引导鼓励在鲁能源央企、国企、地方平台公司积极承接和参与管网及供加氢设施建设。
江苏省政协港区委员、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许文前
- 05-09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 02-13永安行:氢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 01-03华电取得首个绿氨掺烧项目
- 07-12内蒙古首套“出国”制氢系统正式产气 开启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新篇章
- 04-23北京首个纯氢供热示范项目每年可减排约90吨
- 09-1878辆“无锡造”氢燃料电池车交付投用
- 07-19全球首个万吨级风电制氢合成甲醇项目签约浙江
- 07-06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
- 03-03松下冷热电三联供氢能示范项目在锡启用
- 12-26氢能摩托车实现“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