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产业化进程提速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近日,天合元氢协同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产业促进会氢能分会等单位联合发布《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蓝皮书》,这是行业内首个贯穿“光储氢”的解决方案。
“光储氢一体化发展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能量调度、电网优化和运行策略,实现更高效的运作。利用相关技术,能充分发挥绿氢的真正零碳效果。”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氢能既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氢能行业在我国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逐渐完善,政府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从市场来看,绿氢项目投建比例显著上升,这对于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新原说。
利好政策频出
国际氢能学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曾强表示,绿氢是发展氢能的初衷。发展氢能就是为了能源的“去碳化”,只有通过无碳能源生产“绿色的氢”,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由此可见,绿氢是最具可持续性且真正无碳的,因此它也成为全球氢能发展的焦点。
“尽管我国在绿氢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绿氢在全球氢产量中的占比仍不足千分之一,要推动绿氢产业规模化发展,降低制氢成本和突破技术瓶颈保障安全性至关重要。”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表示。
据介绍,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从构网设计、设备配比、仿真分析等方向,可以筛选出基于氢需求量和风光资源等边界条件下的最优方案。通过高效的光伏组件、快速响应的储能系统、安全稳定的制氢装备,最大化降低度电成本、提高设备运行小时数、节约设备能耗、优化绿氢LCOH。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光伏、储能和氢能三个板块,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协同合作,有助于解决氢能行业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难题。这一方案的实施和推广,将为绿氢项目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氢能行业向更加成熟、稳定的方向发展。
“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市场需求的攀升和企业在降本增效、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发力,我国绿氢产业化进程将提速。”张新原说。
实际上,今年以来,支持氢能发展的利好政策频出。截至2024年6月底,各部委共出台超33项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各地政府共出台54项氢能产业专项政策及91项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根据国家顶层设计,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年至20万吨/年。据预测,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亿吨,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规模有望达到1亿吨。
相关项目进展受关注
“氢能产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多个绿氢项目取得显著进展,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整体景气度显著提升。氢能产业也迎来新一轮投资建设热潮。”袁帅表示。
近期,市场对于产业链公司绿氢项目投建进展尤为关注,相关公司也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
多家公司披露了在氢能领域的积极进展。华光环能表示,公司已中标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总承包项目中部分制氢设备及系统,这一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绿色氢基化工的规模化发展,助力产业低碳转型。
赫美集团表示,子公司鹏飞氢美(宁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262.5MW风力发电制0.8万吨/年绿氢及15万吨/年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该项目符合公司积极布局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战略。
石化机械表示,公司氢能装备研发及市场开拓已取得显著进展,为响应国家新型能源体系战略,顺应氢能装备市场需求,快速发展公司氢能装备新兴产业,公司拟投资1亿元设立氢能领域子公司。
中国天楹计划在辽源高新区化工园区投资、建设与运营绿氢项目。该项目装置设计规模年产绿氢15万吨,首期建设年产4万吨绿氢产能。这一大规模绿氢项目的落地,将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张新原认为,对于投资绿氢的上市企业,应积极探索和布局氢能产业链,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优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此外,还应该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来源:证券日报
- 05-09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 02-13永安行:氢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 07-12内蒙古首套“出国”制氢系统正式产气 开启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新篇章
- 04-23北京首个纯氢供热示范项目每年可减排约90吨
- 09-1878辆“无锡造”氢燃料电池车交付投用
- 07-19全球首个万吨级风电制氢合成甲醇项目签约浙江
- 07-06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
- 03-03松下冷热电三联供氢能示范项目在锡启用
- 08-15国内加氢站累计建成已超350座,今年上半年投运10座
- 10-12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日前成功应用绿氢作为还原气实现稳定生产,产品合格率百分百,金属化率超94%,验证了“绿电—绿氢—绿钢”生产技术可行性,丰富了氢冶金的原料气源。 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绿氢,全程近零碳排放。张宣科技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以焦炉煤气为气源,同时在氢基竖炉反应器预留了绿氢切换功能。2023年5月15日,张宣科技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投产达效,迄今已经安全稳定运行16个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稳定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钢铁工业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
- [ 氢能车船 ]绿氢产业化进程提速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 [ 氢能车船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日前成功应用绿氢作为还原气实现稳定生产,产品合格率百分百,金属化率超94%,验证了“绿电—绿氢—绿钢”生产技术可行性,丰富了氢冶金的原料气源。 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绿氢,全程近零碳排放。张宣科技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以焦炉煤气为气源,同时在氢基竖炉反应器预留了绿氢切换功能。2023年5月15日,张宣科技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投产达效,迄今已经安全稳定运行16个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稳定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钢铁工业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
- [ 氢能车船 ]绿氢作为还原气实现稳定生产
- [ 氢能车船 ]数字化为氢能技术发展开辟新空间
- [ 氢能车船 ]制储输用,氢能全链条发展待提速
- [ 氢能车船 ]氢能汽车再迎政策催化
- [ 氢能车船 ]深圳建成两座加氢站,氢能汽车能否加速普及?
- [ 氢能车船 ]密集签约!2024年8月氢能项目汇总
- [ 氢能车船 ]中化西南院与金风绿能签订首套绿氢制绿色甲醇EPC项目
- [ 氢能车船 ]大兴区探索打造京津冀氢能人才培养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