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氢能产业全布局

2025-03-19 创始人 6915次
氢能成为当今一种新能源,新产业。河北省依据自身资源与产业基础,构建了“一区、一核、两带”的氢能产业格局。具体如下:

 

“一核”:以雄安新区为核心打造氢能产业研发创新高地,充分发挥其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集聚优势,重点开展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等,引领全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

 

“两带”:一是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带,支持廊坊、保定、定州、石家庄、辛集、邢台、邯郸等地发展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氢应用全产业链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其中,廊坊依托中集安瑞科推进氢气加注及储运装备制造产业;保定(定州)依托长城汽车、长安汽车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和整车制造,定州依托旭阳集团建设国内首套采用氢能膨胀技术氢液化系统;石家庄(辛集)依托中集安瑞科、金士顿提升高压IV型储氢瓶、氢循环泵、空压机等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制造水平;邢台依托长征汽车等企业发展氢燃料电池重卡制造;邯郸依托中船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新兴能源装备公司打造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氢气储运、加氢装备制造产业园。

 

二是沿海氢能应用示范带,支持秦皇岛、唐山、沧州、及衡水,承德等地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加快港口重型卡车、搬运叉车、码头牵引车等重型车辆氢能替代。秦皇岛、唐山、沧州利用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在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黄骅港开展重型卡车、搬运叉车、码头牵引车等重型车辆氢能替代,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唐山市正在努力构建一条完整的氢能产业链,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到氢能重卡的全面应用;衡水利用丙烯副产氢资源谋划衡水—黄骅港货物运输氢能替代示范线路。承德打造氢能源基地。构建“风光氢储”能源体系,形成多元互补、高效稳定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建设风、光、水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大力推进风电、光电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储能作用,加快推进电化学储能等储能规模化应用。

 

此外,河北省的邯郸构建了“一核、两翼、两廊、多点”氢能产业布局。“一核”是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装备产业园为核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两翼”是以武安市华丰氢能产业园和广平县河北中威氢能产业园为“两翼”,分别打造区域氢能源的产、加、运、储等领域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示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和氢能车辆加工应用基地。“两廊”即晋冀鲁氢能应用走廊和京津冀豫氢能应用走廊,构建陆港氢能交通运输体系,打通南北氢能物流运输体系。“多点”即依托西部地区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优势,以武安市、涉县、峰峰矿区、磁县、冀南新区为区域性氢能供应及应用支点,打造以邯郸市为中心、服务晋冀鲁豫的多元氢能供应中心。

 

唐山迁安市加快培育氢能产业,打造制氢、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推行氢燃料重卡运输大宗货物,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据介绍,目前该市年产车用氢气9000多吨、重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5000台,区域内投放氢燃料重卡700多辆。

 

沧州市氢源资源丰富,全市化工行业年产氢量可达18.69万吨,现有规划和在建制氢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氢量可达30.18万吨;产业基础扎实,集聚了中石油华北石化、中石化沧州炼化、正元氢能等一批化工龙头企业;同时依托黄骅港口辐射优势,应用前景广泛。市政府认真研究、超前谋划,形成了按照“四链”“两群”的发展思路,努力构建能源链、装备链、工业链、物流链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打造高纯度氢产品生产供应集群以及氢能车辆产业集群,不断培育产业发展支撑点。

 

近年来,辛集市被纳入第二批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辛集市正在全力推进氢能产业链的构建,包括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以及加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布局。此外,化解氢源的难题也是该市重点关注的方向,工业副产氢、氢电油气综合能源站等项目正在加快落地。下一步,辛集市将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氢能特色制造园区;加大氢能产业发展配套支持力度。

 

定州市依托氢能资源优势和产业链协同效应,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全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打造京津冀区域领先的高纯氢生产和氢能保障基地。依托当地企业产氢、用氢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定州市加强研发创新力度,积极布局液氢、绿氢、氢燃料电池等新技术。整个旭阳集团目前是有26亿立方的氢气潜在规模。支持旭阳集团在氢能发展是制、储、 运、家用全产业链发展,在运输方面旭阳集团成立氢能车队, 能够满足京津冀周边200公里的保障运力。在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这里已建成燃料电池客车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体系,年产燃料电池客车可达1000辆。

 

来源:河北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