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动态 I 中交协清洁能源车船分会(2024年10月 第1期)
2024.10.22 ▏总第二十七期
1.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首席顾问、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杨福源参加2024北京氢电协同技术发展专题会并发表专家报告
10月16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盛大开幕。展会首日,氢电协同技术发展专题会举办。专题会邀请了氢能领域专家、国内外龙头企业就氢电协同耦合、绿氢新技术等问题展开讨论。
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首席顾问、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杨福源为大家做了题为《绿氢及氢能基础设施发展现状》的专家报告,系统性地分析了当前氢能技术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关键挑战,并通过数据与实际案例阐述了行业的未来前景。
2.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飞强受邀参观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进行交流
9月25日,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飞强一行到访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公司董事长成永红座谈交流。
双方探讨了常温常压固态储氢材料与燃料电池系统匹配技术相关内容,并就充分发材料的高安全性、高储释氢密度优势,进一步开展合作研发,共同推动固态储氢技术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交流。
3.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原电气实验室副主任马凡华率队到访四川能投,与四川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举行工作座谈
10月11日,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原电气实验室副主任马凡华率队到访四川能投,与四川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举行工作座谈,双方就氢能应用及产业发展作了深入交流。四川能投副总经理龚圆参加会议。
马凡华对四川能投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从“制、储、运、加、用”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氢能技术水平及产业发展趋势。他谈到,氢能作为绿色、高效的清洁能源,其关键技术正不断突破,在汽车、电力系统、民用燃气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四川能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完善,在氢能开发和示范应用上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布局,希望双方结合自身产业和技术优势,加强合作交流,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 05-09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 02-13永安行:氢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 07-12内蒙古首套“出国”制氢系统正式产气 开启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新篇章
- 04-23北京首个纯氢供热示范项目每年可减排约90吨
- 09-1878辆“无锡造”氢燃料电池车交付投用
- 07-19全球首个万吨级风电制氢合成甲醇项目签约浙江
- 07-06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
- 03-03松下冷热电三联供氢能示范项目在锡启用
- 08-15国内加氢站累计建成已超350座,今年上半年投运10座
- 10-12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日前成功应用绿氢作为还原气实现稳定生产,产品合格率百分百,金属化率超94%,验证了“绿电—绿氢—绿钢”生产技术可行性,丰富了氢冶金的原料气源。 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绿氢,全程近零碳排放。张宣科技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以焦炉煤气为气源,同时在氢基竖炉反应器预留了绿氢切换功能。2023年5月15日,张宣科技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投产达效,迄今已经安全稳定运行16个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稳定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钢铁工业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
- [ 氢能车船 ]冀中能源集团18吨氢燃料电池四季洗扫车研制成功
- [ 氢能车船 ]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烯烃项目成功出氧
- [ 氢能车船 ]9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1辆和210辆
- [ 氢能车船 ]绿氢产业化进程提速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 [ 氢能车船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日前成功应用绿氢作为还原气实现稳定生产,产品合格率百分百,金属化率超94%,验证了“绿电—绿氢—绿钢”生产技术可行性,丰富了氢冶金的原料气源。 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绿氢,全程近零碳排放。张宣科技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以焦炉煤气为气源,同时在氢基竖炉反应器预留了绿氢切换功能。2023年5月15日,张宣科技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投产达效,迄今已经安全稳定运行16个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稳定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钢铁工业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
- [ 氢能车船 ]绿氢作为还原气实现稳定生产
- [ 氢能车船 ]数字化为氢能技术发展开辟新空间
- [ 氢能车船 ]制储输用,氢能全链条发展待提速
- [ 氢能车船 ]氢能汽车再迎政策催化
- [ 氢能车船 ]深圳建成两座加氢站,氢能汽车能否加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