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动态 I 中交协清洁能源车船分会(2024年11月 第1期)
2024.11.5 ▏总第二十九期
1.我会清洁能源船舶专家组副组长、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战略处处长纪永波一行调研中长燃大白茆沙绿色水上综合服务区
2024年10月23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国内航运管理处处长周亮一行前往中长燃大白茆沙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开展调研。部水运局、部水科院等有关人员参与调研。省市两级交通运输局、港航管理中心有关领导、中长燃芜湖分公司派员陪同调研。在大白茆沙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加油站经营情况、储供能力,非油品、快递收发及垃圾污水回收等业务开展情况。在了解到中长燃芜湖分公司已完成甲醇燃料经营许可增项并着力推进皖江片区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时,周亮表示充分肯定及坚定支持。
鉴于当前清洁能源发展趋势,我会清洁能源船舶专家组副组长、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战略处处长纪永波建议中长燃芜湖分公司应紧抓机遇,持续跟进甲醇绿色化发展路线,创新管理模式、运营模式、价格体系,努力成为内河清洁能源供应示范企业。
2.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副组长、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卓伟一行调研仙湖实验室并见证重要合作
2024年10月19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新华带队调研仙湖实验室,并见证仙湖实验室与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共建“先进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氢储运装备联合研发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及重大科研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佛山仙湖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主持接待。佛山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杰等市、区、镇领导出席仪式并陪同调研。
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副组长、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卓伟等参与“先进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氢储运装备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该联合研发中心将围绕高压IV型储氢气瓶关键内胆材料开发、结构轻量化设计、制造工艺、高压氢环境下材料性能评价、整瓶安全评价、装备制造等方面展开研发,并依托双方优势,推动实现相关氢储运技术和装备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船舶、飞行器等领域产业化应用,同时积极探索和研发下一代氢储运技术和装备。
3.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马凡华研究员参加“2024 年科创中国・北京创新荟服务科技创新系列活动 —— 氢能主题培训”并进行主题报告
2024年10月21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北京碳中和学会承办的“2024年科创中国・北京创新荟服务科技创新系列活动——氢能主题培训”成功举办。
我会氢能车船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马凡华研究员围绕“掺氢天然气(HCNG)内燃机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进行主题报告。马凡华研究员从氢内燃机分类、燃气内燃机/汽车技术瓶颈、掺氢天然气(HCNG)内燃机需解决的核心问题、HCNG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技术、HCNG内燃机燃烧、排放及控制技术、HCNG汽车燃料供给系统技术、HCNG加气站技术方案、HCNG内燃机应用场景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
- 05-09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 02-13永安行:氢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 07-12内蒙古首套“出国”制氢系统正式产气 开启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新篇章
- 04-23北京首个纯氢供热示范项目每年可减排约90吨
- 09-1878辆“无锡造”氢燃料电池车交付投用
- 07-19全球首个万吨级风电制氢合成甲醇项目签约浙江
- 07-06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
- 03-03松下冷热电三联供氢能示范项目在锡启用
- 08-15国内加氢站累计建成已超350座,今年上半年投运10座
- 10-12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日前成功应用绿氢作为还原气实现稳定生产,产品合格率百分百,金属化率超94%,验证了“绿电—绿氢—绿钢”生产技术可行性,丰富了氢冶金的原料气源。 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绿氢,全程近零碳排放。张宣科技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以焦炉煤气为气源,同时在氢基竖炉反应器预留了绿氢切换功能。2023年5月15日,张宣科技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投产达效,迄今已经安全稳定运行16个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稳定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钢铁工业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